空气污染与健康

更新日期:2021/08/20  |  点击数:8320

空气污染与健康研究是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环境与健康方向之一。目前包括室外空气污染与人群健康、室内空气污染与人群健康、空气污染暴露评价、空气污染毒理学等研究方向。

研究团队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973项目课题、国家环境保护行业专项、国家卫计委行业专项、863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成项目、重点项目、面上及青年项目、美国NIH课题等。研究团队通过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和大数据分析,阐明了全球和我国大气污染对人群的急性健康影响,为科学修订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提供了证据,为WHO即将颁布的《全球空气质量基准》进一步收紧提供了核心科学依据;完成了发展中国家首个大气污染对居民死亡影响的队列研究,成果被应用于全球疾病负担大气污染评估工作;研究了颗粒物粒径谱、化学组分与居民健康危害的关系,为我国颗粒物防治政策提供了基于健康的依据;基于大数据分析、流行病学调查和暴露舱等先进手段,阐明了大气臭氧对心肺系统的急性健康效应,并探索了生物学机制;阐明了全球和我国大气二氧化氮污染对人群的急性健康影响;发现颗粒物从室外到室内的渗透能力是决定其健康危害的重要因素,改进了大气污染暴露评价方法;基于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大气化学等预测模型,开发了高空间分辨率的大气污染(颗粒物、臭氧、二氧化氮)暴露评价模型;开展了随机双盲交叉设计的干预研究,为空气净化器、鱼油、口罩降低居民颗粒物暴露水平、保护心肺损伤的有效性提供重要证据,揭示了颗粒物污染导致机体应答与损伤的作用机理和信号传导通路;利用自主设计搭建的新型大气污染物实时暴露平台及多种转基因模式生物,深入探索了系统TNF/LT、IL-6、肺内及神经IKK2/NF-κB信号通路、HPA轴、肠道菌群等在大气污染引发的心血管代谢异常中的介导作用。相关研究结果获得美国环保署科学技术成就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中华预防医学会科技进步奖、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和优秀硕士论文等奖励。

团队负责人:

阚海东,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获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杰出教授、美国环保署科学技术成就奖、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在空气污染、全球气候变化与健康领域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在NEJM、Nature、BMJ等期刊发表SCI论文300余篇,他引4万余次,多次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中国高被引学者”。研究成果被我国环保部应用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制、修订过程,为世界卫生组织制定全球空气质量基准、确定PM2.5为人类一类致癌物提供了重要证据。

团队成员:

陈仁杰,2013年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专业。2016年晋升为副教授,2017年被评为硕士研究生导师,2020年被评为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曾获得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2019年)、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2018年)、上海市公共卫生优秀学科带头人(2020年)、复旦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在New Engl J Med、BMJ、J Am Coll Cardiol、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Eur Respir J、Lancet Glob Health等SCI期刊发表第一或通讯作者(含并列)论文90余篇,平均单篇影响因子>9,12篇文章影响因子>10,ESI高被引论文8篇。被评为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2020年度)和全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家学术影响力百强。

赵卓慧,女,国家青年拔尖人才,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环境医学博士,现任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2014年作为中国代表团专家成员参加世界卫生大会。现任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分会副秘书长,上海市室内环境净化行业协会院士专家服务中心专家,曾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17-2019),上海市预防医学会环境与健康分会委员。迄今,申请者共主持/参与12个科研项目,含1项国家重点联合研究计划“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重点专项(青年项目)202万,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瑞国际合作项目-300万,1项国家自然基金委青年项目。发表期刊学术论文77篇,共同副主编论著1本。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 论文(含并列)30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为9.78,2篇曾被评为ESI高被引(1%)论文。2017年获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首届“何兴舟室内环境与健康青年学术奖”,2014年获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技奖。是2019年复旦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2019年复旦大学十佳教师团队(钟杨式科研团队)“空气污染与健康研究团队”成员教师,2019年上海市人才发展资金,2017-2018年度复旦大学三八红旗手,2018年复旦大学港爱赞助优异奖教金获得者。

赵金镯,博士,教授。2008年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学系。2012-2013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科学系访问学者。主要研究大气细颗粒物(PM2.5)与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关系。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等多项项目的研究工作。担任中国毒理学会呼吸毒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微量元素学会理事,《环境与职业医学》杂志第六届编委会青年编委。主编本科生教材《环境卫生学》和《大气PM2.5与健康》。

蔡婧,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与华东理工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方向为空气污染暴露与人体健康,重点关注空气污染个体暴露评价方法构建,空气污染对母婴健康的影响及相关致病机制。在Circulation、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等著名期刊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0篇。先后主持2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入选上海市“医苑新星”青年医学人才计划、复旦大学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徐燕意,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2015年在俄亥俄州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先后在俄亥俄州立大学和阿克隆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为环境毒理学,特别是PM2.5及PM0.1毒理学。近年来在Biomaterials、Particle and Fibre Toxicology、Acta Biomaterialia等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SCI论文3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论文16篇,累计被引用700余次,参与编写相关论著一本。2017年荣获上海浦江人才称号。主持/参与了来自包括国家自然基金委、科技部等多项课题。目前在国内多个学会如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担任委员等工作,是领域内10余本SCI杂志的特约审稿人。

孟夏,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青年副研究员,上海高校青年东方学者。2015 年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16-2019 年在美国埃默里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9年起在复旦大学环公共卫生学院执教。主要从事大气污染与健康领域的研究,主要包括建立主要大气污染物(PM2.5及其主要组分、臭氧和二氧化氮等)的高时空分辨率的暴露评价模型,并进一步研究空气污染相关的急慢性健康效应。在BMJ, Environ Health Persp, Remote Sens Environ和Environ Int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项。